我还有的选吗?
当友人谈及为什么是小米12S的时候,我如是说。
前一段时间为了给小米10 Pro换电池,曾换上iPhone 7用了将近一个周。当我的手包围它小巧的机身的时候,我就知道下一部不会再是75mm宽的“巨屏”机。
所幸,2022年对于小屏党是幸运的一年,摆在我们面前的有iPhone 13系列、小米12/12S/12X、三星S22、索尼Xperia 5 III、魅族18s,还有华硕的Zenfone 9。但在排除掉火龙和不能自由解bl锁的机器后,结合日用体验,最后只剩下了小米12S/X。
很快啊,我便搞到了一台12S。在这里长话短说,它作为小屏旗舰的妥协符合我的期望。
对比使用的小米10 Pro系统版本13.0.6.1.47,可能存在硬件老化和厂商削弱,并不能代表巅峰水平
如果图片无法浏览,请更换浏览器
设计
真™爽!
要说手机,首先得在手里握着舒服才叫手机;张牙舞爪的性能旗舰,虽具有持续的满血输出,但对我来说,尺寸注定了它并不是一部优秀的日常用机。而72mm的厚度对我来说则是正合适。
个人认为外观已经是今年的颜值担当之一了,12S加入的白色则是锦上添花,和仿佛挖走了小米设计师的诸位友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当然这个归根结底还是很个人的东西。但听筒我要吹一吹,正面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,通话质量也未因此受到影响,很神奇(好吧是我孤陋寡闻了)。
手感自不必说,小拇指就此基本解放了,打字的大拇指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够到最左边的虚拟键,裤兜也不必塞得满满当当。小屏的手感,一试便知。
做工明显比10 Pro更加精细,不再出现后盖与边框间有个大缝的情况,整体感更强了。但可能为了留足机身空间以做大电池,两边的弧并不是很大。
性能
日常够用,但骁龙8+不是神
在稍显保守的调教下,骁龙8+终于在一些方面贴近了Apple A芯片的体验:强劲的峰值性能保证了应用打开时的速度,而其他时候不算激进,让耗电与发热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(at国内毒瘤应用)。日常室内使用可以控制在35-38度,比10 Pro凉一点。
然而到了游戏这类需要持续输出性能的情况,体验并不尽如人意。对于崩坏3等负载极高的游戏,系统默认降画质运行,游戏内画质设置直接无效;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开启最高特效+90帧,仍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烫手的温度。当然也不是说体验不如10 Pro,毕竟更多的发热换来了肉眼可见更稳定更高的帧率。如果要控制发热,可能需要使用游戏加速GPU面板和游戏内画质设置同时调整。
电量管理
慢!
这个慢有两层含义:(作为一部2022年的4000元机型)充电慢,耗电也慢。
对于有线充,有概率触发匪夷所思的40度降功率,然后几乎全程保持30W,直到显示100%,实际输入还有7W左右。至于在总充电时间上战胜当前版本10 Pro的“良方”,则是百试百灵的……拉涓流和UI充满。不过这也是符合我预期的,毕竟小屏机的散热也没法说什么。传统的改温控提高温度墙的办法仍然管用,但仅仅整体提高2度可能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功率,徒增发热罢了。
还没完,上面只是息屏场景;而亮屏场景功率更会急剧下降,降到夸张的5-10W。我甚至怀疑,负载稍大的情况就会完全充不进电。
目前还有个恼人的bug并未被修复:使用非原装(MDY-12-EF)充电套装,虽能握手高功率快充,但功率会维持在10W左右。即使是小米自家的充电头也不能幸免(测试过AD651P和紫米33W氮化镓,社区中还有人反映100W车充)。
以下是25度室温、AD651P充电头、5A C2C线使用Scene测量的曲线(软件测量仅供参考)。前一小段温度下降、电量增长缓慢的过程,就是触发了上面的bug。
而无限充可能比较依赖充电座。使用AD651P、5A C2C线和80W充电座,正常握手50W Max,表现如下:
很匪夷所思对吧,还有更震惊的,那就是耗电。夜间耗电能控制在3-5%,而在WiFi、双卡4G、120Hz的室内环境下,亮屏时间能达到惊人的8小时——而同样4500mAh的10 Pro则稳定在5小时出头。在室外也能保证满电综合7小时左右使用——这可是长沙40度的室外。
屏幕
显示效果垃圾,调度更垃圾
稍稍倾斜就发绿;不能同开高刷和全亮度DC;低亮度下还偏色,灰色直接变成全黑——作为屏幕本身的角度,我不得不称它垃圾。
但本着又不是不能用的原则,国货能达到这个水平也还行,更何况在小尺寸的加成下清晰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好了,并不需要所谓的“1.5K”。
在系统的调度方面,有一点是完全无法忍受的:电池40度左右就会降亮度,42度再降一次。而在夏季的长沙,电池45度是常有之事,这意味着户外基本没法看。
通讯
快、快,还是快
不管是GPS搜星速度,相比10 Pro都有了很大的改善。可能是已经缓存了卫星,打开测试软件后能立即搜到20颗以上的卫星。虽“搜到”的卫星不能直接连上,但也比之前好了不少。
在个别地方,4G史无前例地跑到了200Mbps,我还是很震惊的;之前在10 Pro上只测到过140Mbps(我也觉得很怪)。其他通信的发热也有所改善,双卡5G+热点场景并不会带来显著的发热。信号只能说略好,但出电梯切4G/5G的速度快了很多。
值得提一句的是,12/12S都使用了无线充电和NFC二合一的线圈,这意味着刷卡刷的是机身中部……和K20 Pro一样。
系统
MIUI不用多说了吧。需要注意的就是8G杀后台比较猖獗,还是选购大内存版本比较好。
不过我将游戏表现放到这里,主要是因为游戏性能是被MIUI限制的……
《王者荣耀》训练场的表现如图,60帧很稳……即使画质拉满,GPU面板也一番调节,也给你锁60。平均3W的功耗倒是还算有点惊喜。
如果说《王者荣耀》的表现其实还算可以接受,只有画质党才会难受,那么《崩坏3》的表现就难以接受了。场景是后崩坏书,间歇锁40帧,持续锁50帧,这能玩么……
还好我不是重度游戏玩家,但我觉得这点会劝退很多人。
影像
还算能看,也就能看
正经长焦当然是没有的,只能拿主摄强行拉到10倍凑合凑合这样子。
超广角也只是属于看一眼好像还行的水平,经不起细推敲。
主摄还算令人满意,起码走了点心去调。徕卡经典的发色风格在大部分时候还是有股德味的,但少数时候有些奇怪,整体调色偏蓝偏黑,动态范围也不足。硬要说解析力的话这颗默认12.5MP的sensor也并不占优势,只能说日常够用吧。
上图分别是徕卡经典样张和徕卡生动样张,以及作为对照的小米10 Pro样张,均为全自动模式。10 Pro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,颜色寡淡整体发暗,非常的性冷淡。
接下来是一组主摄夜景对比。
同上,还是全自动(好吧,不用夜景模式确实不公平了)。
这时细节相比小米10 Pro有了较大的提升。而徕卡经典和生动对暗部的处理有一定不同,前者“不那么”注重压高光提亮暗部,这就导致楼房暗部一片黑,灯牌则一片白,甚至有故意增强亮暗对比的效果;而后者对高光和暗部的处理堪称暴力,亮的压下来,暗的提上去,一点也不含糊。
个人认为此处徕卡经典的处理是适得其反的,给人画面很“脏”的观感。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,还是“数码味”比较适合我。
其他
振动是真的弱,也没那么脆,但仍然保留了MIUI舒适的自然触感feature。很喜欢哒哒哒的不建议购买。
外放也是真的拉,但起码有个双扬在,算不上不能听。《渡口》的表现远差于小米10 Pro的顶级外放,蔡琴的声音有种塑料感,乐器也没有那么强的层次感。声音大小还行。
那既然它有这么多缺点,我又如何称它为一部找回了乐趣的手机呢?
在成天吵着要旗舰SoC、最快的内存和闪存、超高速快充,以及超大底多主摄的参数党之外,还有更多的一群人,并不那么关心参数,也不想要厚砖机,他们想要的只是一部日常用起来趁手的机器,而小米12S则能够很好地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。当然其实这样子也是不太能满足我的需求的(尤其影像部分),但奈何我实在是太爱小屏机了,大大小小的取舍也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。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和我需求一样,所以各位会看到一个主观倾向如此强烈的标题,但似乎正文中的情感倾向并没有那么大。
说人话,那就是满足以下越多条件,就越适合小米12S:
- 需要小一点的机身尺寸(主要是宽度)
- 需要高一些的性能(否则建议12X)但又不需要持续输出
- 需要大体观感还可以的照片但不要求太强的细节或是变焦
- 需要一个较好的本地化系统(MIUI现在用起来可舒服了)
- 需要且仅需要一块过得去的屏幕(或者有国产情结)
- 需要比三星快点就行的充电,以及较好的续航和无线充
其中如果你非小屏不买,即使这部手机不降价,也是非常好的选择。
小米为它起了”mayfly”(蜉蝣)这个机型代号,只能希望这一台少见的均衡小屏旗舰,不会真的像蜉蝣一般短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