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ad 7 面向生产力的大学四年摸索

iPad 7,不像 mini、Air 和 Pro,连个系列名也没有,也昭示了它位于最丐 iPad 的系列命运。在 2019 年发布的它并未惯例升级 A11 处理器,造成性能多落后了一年,但也仍然不输小米平板 4 Plus;内存升级到了 3GB,闪存却仍然空过了 64GB 档,这为之后的别扭埋下了伏笔。幸运中带点不幸的是,我进入大学前获得的,正是 32GB 闪存的丐中丐,当然还有经典的插菊花 Apple Pencil。

生产力,是想买平板的人常用于说服自己的理由,而对于一个砖头游戏本用户来说,确实需要平板在宿舍外生产些什么东西。四年以来,在各路网友的呼声下,平板的生产力功能也频繁推陈出新,但毕竟苹果日常佛系,变着法地利用平板仍然需要一些小巧思,从有限的性能里一点一点抠玩法。

手写笔记:写字难看者与狗不得入内

由于有大量的公式,一些工科基础课(高数、线代、大物等)使用纯文本的方式记笔记并不是很方便,由此要在平板上记此类笔记,不免出现了两种方向:一种是用软件把公式渲染出来,另一种则是把公式直接写出来。刚上大一的我自然是不懂 LaTeX 的,所以自然是怀着别人能我也能的想法,选择了手写笔记。

在平板上写写画画,确实是非常好的体验,不仅不用记公式符号,也能更方便地添加一些图示;在电子版课本上来回索引跳转,无损勾画,也是纸质方案难以望其项背的方面。更棒的是,拿起笔就继承了高中刷题的写字速度,理论上效率确实比用得不多的键盘强。这些各位只需走进店里试一下就能体会到。

然而,或许有不少人对平板的书写环境并没有一个足够高的预期,也包括我在内。作为一个高中时代写字就不太好看的人,挪到了平板上,因为缺少了纸张阻尼感,更是难以适应在屏幕上划拉。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,记出来的笔记自然也是一个惨不忍睹龙飞凤舞。

惨不忍睹的线代笔记
惨不忍睹的线代笔记

当然根据每个人学习方法的不同,记笔记的方式自然也会不一样。但对于我能跟上老师速度的方式,已经无法保证笔记质量了,复习的时候大半精力都花在理解笔记上面了,只能抱宋浩的大腿。所以说笔记这东西最终还是得落实到看上,不想复习的笔记从记下来那一刻起就没用了。至于那些当堂用 LaTeX 记笔记的大神,落手就是各种 snippet,抬手就打出一篇排版整洁的笔记,我当然只有羡慕的份儿。坦白地说,一直到毕业我也没这能力。

在线 VS Code:算力与延迟的双重桎梏

作为一个计算机类的大学生,敲代码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一环。就像视频编解码能 offload 到显卡上,TCP 协议栈处理能 offload 到网卡上,外出编写代码能不能 offload 到平板上呢?

答案是能也不能:VS Code(code-server)的前端可以跑在浏览器上,而服务端则需要一台 Linux 主机。由于当时技术与知识所限,并不懂 NAT 穿越之类的技术,所以不得不租了一台远在美西的 1C1G 服务器。再搭配上一块 K380 键盘,功能上倒是跟电脑上的 VS Code 没有太大差距,但很容易猜到,如此远如此弱的服务端,带来的只能是等几秒才蹦出来的代码补全,代码稍一多也会卡。

code-server 的截图
code-server 的截图

半屏写代码,半屏查 Stack Overflow,应该也是很常用的场景吧。然而开两个浏览器进行分屏的情况下,平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卡顿,杀后台也变得严重了起来,再开一个 QQ 用来水群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。再加上之前提到的服务端问题,于是这个办法也基本宣告放弃了。

至于 iSH 的方案我也考虑过,在 iPad 上运行接近完整的 Alpine 环境很有吸引力,但无奈平板性能有限,实在是不堪重负。

远程桌面:我电脑怎么关了?

有了 NAT 穿越的工具(如 Tailscale)后,能够以极高的成功率在不同 NAT 后的设备之间进行直连,端到端延迟仅有 40ms 级别,我便得以借用其自带的远程桌面协议,在 iPad 上利用对我而言生产力远胜于 iPadOS 的系统——Windows。

正好手上来了一些 VS Code 搞不定的重活儿,于是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,上着选修课,用平板和远程 Android Studio 大战 1 小时 40 分钟(雾)。既能拥有完整的 Windows 桌面,延迟又可以接受,性能也不再成为掣肘(平板当好一个视频播放器就行了),帮大忙了。事实上我那砖头游戏本在这之后基本成为了台式机,买了个架子竖放在桌子上,屏幕键盘鼠标全都外接。

这么好的方案那肯定有它的缺点对吧,那就是宿主机睡眠就连不上了。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清楚 Wake on WLAN 怎么玩,所以只好提前估计需要唤醒的时间,然后在这之前保持唤醒;或者直接使用人力唤醒法,麻烦舍友摇一摇鼠标(雾)。3:2 比例的 10 寸屏,在分屏时能显示的内容也过于少了。至于预想到最薄弱的环节,NAT 打洞,成功率还真很令人满意,绕香港的场景还是比较少。

iPad 使用远程桌面
远程桌面,俨然一台小电脑

类 Markdown 笔记:首先手要快,然后忘了

手写彻底失败了,但笔记还是要记的。类 Notion 的笔记有很多,它们使用类似 Markdown 的语法,算是兼顾了排版速度和美观吧。作为一个思源笔记的用户,虽然它有完善的 iPadOS 端,我甚至买了它的同步服务,但我仍然只敢用 Docker 部署的网页端,只因 32GB 闪存实在是不舍得塞下数百 MB 的笔记数据了。

要是让我再记一次高数线代,大二大三的我大概还是跟不上;但对于计系和编译原理等专业课,则基本能够跟上敲笔记了。版式敲下来就是对的,整理的环节也更加简单,复习也就更有欲望看了。

编译原理笔记节选
编译原理笔记节选

随航:警惕平板便携屏化

又过了一段时间,机缘巧合用了好一段时间 13 寸的 MacBook,便携性很强,对平板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了。远程桌面偶尔还在用,但大部分事情都已经可以让 macOS 完成了。PC 系统确实不一样,就我个人而言“生产力”起码比 iPad 高一个数量级。

那偶尔也有 13 寸屏不够用的时候,就可以用起来随航功能,直接把平板变为一个无线外接便携屏。延迟不高,耗电可以接受,其余真没什么好说的,毕竟完全不是在平板上干活了。 或许可以叫做屏堕

结语

不是说开发平板的生产力吗,怎么依赖平板的越来越少了?先别急着骂我天天用平板 NTR,咱得讲究一个论迹不论心对吧。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不再依赖于 Pencil 等苹果产品,甚至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能跑起来,但这台平板最宝贵的仍然是它的形态。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,它与我的游戏本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。即使后来有了轻薄本,我也仍然喜欢那个拎起个挎包就能装着走的平板,感觉确实不一样。

如果有了更好的硬件,这台平板就能为我做更多事情了吗?我觉得也不太能。平板仍然最多是轻度生产力工具,苹果使出浑身解数也暂时没有动摇先前的发展道路,即使算上 UTM 虚拟机,也仅仅是一个力大砖飞的方案。

你问我平板现在用来干什么?带走看视频,偶尔填个电子版文件,没了。

许可证:CC BY-SA 4.0
最后更新于 2024 年 7 月 20 日 22: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