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于,我还是没抵挡住 TWS 便利性的诱惑,决定入手 TWS,在不需要降噪而更需要便利性的地方用来替代我的 OPPO Enco Q1。
在酷安和微博转了转,发现对于这款耳机,最大的负面评价来自于它的品控和外观,连接稳定性似乎中规中矩,而音质方面大部分人都是持比较肯定的态度。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么?不过有些人表示戴不住,我倒有点担心。
既然实体店没货还没展示机,我只好于黄牛处入手。可以说,发售这么久还要抢(截至 2021 年 5 月初)也是很大的缺点。
提醒:我的入手价为 215 元,搭配的手机为小米 10 Pro,该机型有 aptX Adaptive 和 MIUI 深度适配,而没有 Snapdragon Sound。价格、连接的手机、个人耳型和调音喜好会对使用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,因此我的体验不一定适合你,请周知。 如果你的附近有配备展示机的小米之家,建议去试戴。 下面基本是文字,想看图的请移步别人的文章。
本文仍在施工中,拖拖拉拉历时将近一个月了再不发出来就不合适了,所以先放出来再说。
外观与工艺
盒子有点家族式的感觉,纸盒。没啥好说的。
充电盒类肤质表面塑料材质,不沾指纹,但是很容易被钥匙留下划痕,而经过三个周的使用,我的充电盒底部已经被桌面划出了一些痕迹。整体比较圆,放在兜里好像没啥问题,挺方便。
上盖饱受诟病的松动问题我也遇到了,上盖很容易晃动,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总给人一种廉价感。不只是配不上 199 价位,甚至可能只配得上 59 价位。
盖子与本体的磁吸比较紧,不能直接搓开,必须由手指找好角度抠开。完全打开的时候没有反磁,但是仍然有一点往完全打开的状态吸引的趋势,使开着盖的充电盒能够保持开启。
开机 / 重置键的手感不咋样,不过如果你一般只用一台小米手机连接,那么好像基本用不到重置键。
接口是 USB-C,好文明。不过我在盲操的时候容易把充电口和开盖的凹槽弄混,经常是抠了好久充电口才意识到不对……
耳机本体是豆状(废话),可能由于要做触控的缘故,靠外的区域使用光面塑料,非常容易沾指纹,也比较容易划伤;其他的区域则是普通的磨砂塑料。接缝处不是很平顺。
每侧都有双麦克风,支持通话降噪,但是毕竟没柄,通话收音可能会比那一群类 AirPods 差一些。
硅胶套上有一层网,可以有效地防止耳屎进入,同时也方便清理(鸡老师狂喜)。而将套摘下,腔体上还有一层十分细密的防尘网,毕竟外面那层的孔还是太大了。这两层配合起来应该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保护作用。在它的周围印有耳机型号和 CMIIT ID。
连接性与续航
开盖即可被我的小米 10 Pro 发现,并弹窗提示连接,展示耳机和充电盒电量。延迟大约 1 秒。之后小爱同学长期驻留通知栏,负责常显电量等信息。但恕我直言,什么设备说明书,什么常见问题,真的适合在通知中心展现吗?个人认为,把它尽量缩小,只剩三个电量就够用。甚至,可以把电量移到控制中心,断开连接使用 Android 系统的蓝牙断开方式。
现在网络上的风向是,是个蓝牙耳机就要加弹窗,要加通知栏显示,仿佛这俩东西成了蓝牙耳机的核心,不可不说荒谬。巨大的弹窗和巨大的常驻通知并没有提升多大体验,不过对于这款耳机,似乎屏幕上有操作就不会弹窗干扰,这个不错。
将近三个周时间,全程 aptX Adaptive,暂时只发现一次断连现象,信号还算稳定,没有发现受干扰的情况。隔一道承重墙的情况下,信号仍然良好,干扰完全感知不到。
支持单耳连接,只要从充电盒中拿出就会连接到手机,从拿出到传出声音不到 2 秒钟;听到一半将一只放回充电盒则会单独断开它的连接。双耳电量消耗比较平均也能佐证这一点。
最新版 Apple Music 歌词滚动似乎有一定的 bug,使得不能很好地测试延迟,所以暂时不表,等我有空再测吧。
支持低延迟的游戏,我是一个也不玩,所以我也不知道它的延迟能低到什么程度。
续航完全不需要担心,2 小时各消耗 15% 左右电量。如果一直不放回充电盒的话,续航确实比大部分项圈要差很多。但是考虑到大部分使用场景都是间歇听,配合充电盒的话实际续航体验是强于项圈的。再加上可以一边听歌一边给充电盒充电,充电速度也不必要太担心了。不过真的比不了云耳 2,充电 10 分钟听歌 10 小时,这种属于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。
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,耳机在 90% 以上电量分度值为 5%,而 90% 以下就变成了分度值 1%。
声学表现
199 的 TWS,还能配上一圈一铁,十分不容易。虽然大家都说 TWS 要什么音质,能听就行,但是我还是对此寄予了一点期望。我使用过小米圈铁耳机 2,因同属圈铁,我也会将它加入对比。
这部分完全不能做到客观,如有不同意见请理性讨论。
低频量偏大,但不算很轰头,基本符合这个价位的特点。声场比 Q1 宽广不少。解析力尚可,完全没有圈铁 2 那种暖糊的感觉。高频表现略逊于 Q1,虽然有动铁但是似乎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,而云耳 2 的高频优势则大一些。AirDots 3 这样的调音,我觉得对于流行乐还是比较适合的。也可以说,超越了我对低价 TWS 完全没有音质的印象。
所幸,MIUI 系统自带蓝牙耳机的均衡器功能,这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低频量溢出的问题。不知道其他 ROM 上有没有。
底噪十分优秀,基本感受不到,比云耳 2 小很多,比 Q1 没开 ANC 的情况下也小一些。
仅靠耳塞,被动降噪效果较好,应该能打过一些比较弱的主动降噪耳机。
我基本不打电话,更不会戴着耳机打电话,所以没测麦克风表现。
佩戴
这部分也因人而异,不能完全参考我的文字,试戴才能得出符合你的结论。
它的设计本来是耳廓和耳道共同承托耳机,而对于耳朵小的人(比如我),就只剩了耳道。于是我不得不使用中号的耳塞,来保证能够戴住。
正常佩戴下虽戴不紧但并不会掉,但是毕竟这耳机是有入耳检测的,如果你做了打个哈欠,或者咧嘴笑之类让脸部肌肉改变耳廓形状的动作,可能会让耳机离开皮肤触发摘下检测,然后音乐莫名其妙就停了。这个时候,你要么塞回去,要么强行继续播放,这个场景对于不少不是很能贴合的人还是比较烦的。
正常行走和静止过程中,完全能够戴住,就连跑步的时候也可以保证不掉。
所以说,戴不紧并不代表戴不住,但如果你对戴不紧的耳机觉得膈应得慌,那我建议你去试试再说。
其他功能
双耳都支持多种双击手势,但也只限于双击而已。如果你习惯轻击两下,那这样可能无法触发手势,你必须按上去,略作停留,然后再抬起来,然后重复一次。这样做之后不论是灵敏度还是准确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。
佩戴检测本意是好的,正常情况下用起来也还行,但是就如同上个部分我所说的一样,有较小的几率会误脱离,从而暂停播放。
总评
这款耳机的音质无疑是最亮眼的地方,在普遍音质拉胯的低价位 TWS 中算是一股清流。一圈一铁的搭配在这个价位可以算得上良心。调教风格比较大众,低频量大的基础上表现还算不错。
搭载的膏通 3 系蓝牙芯片也使得连接非常稳定可靠,特别是搭配高通旗舰芯片的智能手机的时候。
做工和外观算是它的两大缺点,连着三代都没变的外观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过时,动铁单元的加入也让外形稍显臃肿,晃晃悠悠的上盖更是完全不该有的表现。
佩戴的舒适度因人而异,对于一部分人,不能很好地贴合耳道使其成为了减分项;而对于另一部分人,会好一些。
综上所述,以我的观点来说,我比较推荐拥有小米系 7、8 系高通处理器机型用户购买,其他机型用户也可尝试一下,不过如果有条件,建议所有意向者去试戴。
别骂了,准备冲 AirDots 3 Pro 了,回去把这个卖掉,太馋降噪和手机电脑双设备连接了,这两个对我来说是刚需,首发 299 的价位也算是有巨大的价格优势,这两个对我来说基本是极强的刚需。要不是为了水过去某些垃圾老师的课,我怎么会用得着 TWS 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