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久没有看到全网都在吹同一台耳机的现象了。从部分博主放出降噪曲线,然后开始营销 500 价位预期,再然后更多的博主开始对这款耳机大加赞扬,一直到正式发售,互联网对它的狂热,就像是低价位的救世主降临了。
入手价格:原价 369 - 学生优惠 30 - 国家补贴 55.35 = 313.65 人民币
音质、调音与主观听感
很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发挥 OPPO 声学的优良传统——或者说,很好地保持了近期 OPPO 声学产品的糟粕。低频量巨大,其他频段也只是中规中矩,虽然听感相对于 Enco X3 一耳朵屎有了明显提升,但仍然连小米的审美都不如,起码小米有人懂科 Hi。
设备:小米 15 / 调音:至臻原音 / LHDCv5 + Hi-Res 模式 / 固件 115.115.105 / Apple Music 无损
下面以几首曲子为例来说说我的感受:
- 德沃夏克《第九交响曲》,第 4 乐章(1959 柏林爱乐乐团 & 卡拉扬):表现尚可,号的音色渲染不错,而单簧管的音色则显得逊色。
- 柴可夫斯基《天鹅湖》,No. 2(1976 伦敦交响乐团):大提琴响起时已经有一定的轰头感,而三角铁的声音相对正常乐团排布较近。在演奏钹与定音鼓的时候,弦乐、铜管乐器和打击乐的声音混在一起,十分混沌,听感糟糕,这点在最后一段高潮部分尤为明显。
- 维瓦尔第《四季》,春(1984 维也纳爱乐 & 卡拉扬):小提琴协奏曲,然而让人摸不清独奏的小提琴到底在哪里。
- 何占豪《梁祝》(1996 中国交响乐团 & 吕思清):没有渲染出小提琴中高频下所表达的清亮音色,导致不管是欢快情节还是悲伤情节,都发挥不出情绪。
- 周杰伦《搁浅》:作为一首鼓点声音比较大的歌,鼓点一上来就开始轰头了,一轰到尾,很大程度上盖过了人声的细节。周杰伦的人声渲染得较为粗糙,还有种闷着的感觉。
- 许嵩《温泉》:本来一首甜甜的歌,甜味都没了,像土嗨一样,问题和《搁浅》差不多。
- 《明天会更好》:独唱的人声很不错,伴奏乐器尚可,合唱则显得闷而混沌。
- OneRepublic 《Love Runs Out》:这首歌的鼓点频率稍高一点,正好避开了最轰头的区域,没有前两首那么惨。这本应该是它的优势区间,然而对于 Tedder 假声的渲染则稍显单薄,情绪的表达就卡那儿了。
- Shawn Mendes & Camila Cabello 《Señorita》:把低频拉低后勉强能听了,人声的音色渲染相对 OK,但男女声完全混在一起,没有层次感。
- Taylor Swift 《Blank Space》:Taylor 的声音符合我的预期,这是这款耳机表现相对好的一首歌。
- HOYO-MiX & Chevy 《使一颗心免于哀伤》:果然让这个耳机变能听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挑一首没多少低频的歌,人声不错,不过气声相对来说还是有些放大了,我个人不喜欢。
总的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仍然存在于致死量低频上,其自带均衡器的调节范围仅有 ±6dB,所以不仅需要将 50Hz 左右拉到最底端,而且要给其他频段额外加入增益才算是能听。另外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小问题,比如各种乐器混在一起没有区分感等,但最基本的能听已经保证了。
其实我本来副标题都想好了,叫做“建议售价 4001 元”,没别的只是想嘲讽一下那个“4000 以内音质最好”的耳机。然而它现在搞成这个样子我也很没办法呀,它确实是不如。带强烈主观的渲染,如果不能控制好方向,那么适得其反,不如白开水性冷淡调音。
大致概括一下内置的几种调音风格:
- 至臻原音:大量低频,很轰头;其他频段也偏闷
- 纯享人声:人声大幅拉高,很突出,但低频也不小
- 澎湃低音:💩
- 活力动感:相比至臻原音,低频略有削弱,声音的表现更加明快,但与至臻原音没有本质的区别
主动噪音控制
与乏善可陈的音质音效相比,降噪和通透模式的表现则是它的巨大亮点。
单论极限降噪深度斗蛐蛐数值,Enco Free 4 并不出众,波谷值仅在 -42 分贝左右。然而每个媒体测试结果都表明,其降噪曲线异常平坦。实际体验中也印证了这一现象,它对于中高频噪音的降噪效果,不光能够将同价位耳机抛在身后,也能够与友商的旗舰 TWS 相提并论。它对人说话声有着明显的抑制效果,基本能够完全盖过空气净化器开大档的声音,甚至只要开一点声音听歌,能够完全盖过红轴机械键盘的敲击声。虽然感觉确实人为增大了耳套来进行被动降噪,但主动降噪效果相对于忧伤机型来说也并不落于下风,也并未明显牺牲佩戴。相比于仍然沉湎于廉价低频冲击的调音,起码降噪是真正为听感着想了。
通透的效果称得上略有瑕疵,瑕疵来源于其时有时无的巨大底噪。沙沙声的底噪会在刚切换到通透模式时非常明显,然后几乎完全消失,但在其他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,不过其实很难察觉,并不影响体验。对全频段的还原也是相当不错的,重要的人声和交通噪音也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还原。耳机柄上方巨大的麦克风开孔,也保证了其在通透模式下的拾音效果,确保了各个方向都能够捕捉外界声音。
单只佩戴可以支持通透或者降噪,效果非常好,且模式设定与双耳佩戴分离(如可以设置单耳通透、双耳降噪,互不干扰),非常理想的逻辑。
抗风噪的逻辑在我体验的耳机中算是比较好的,但仍然不能满足戴耳机骑车的需要。相比于许多耳机检测到风噪就直接禁用主动噪音控制的办法,听起来 Enco Free 4 并不是完全降低所有频段下的噪音控制效果,针对频段有所不同;而且这个应对效果也并非两档一刀切,而是针对风噪声的大小动态调整。但不巧的是,在降低风噪增益的同时,交通噪音也不再那么明显了,而这对于骑车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,因为不再能够单凭声音预料到后方来车了。
自适应模式平平无奇,如果说上述的噪音控制功能已经做得够好了,那自适应模式也算不上锦上添花——真的不智能。
App 与互联
欢律 App 称得上是非常可靠,基本不会故意不给其他厂商阉割功能。逻辑比索尼的正常很多,也不会管不该管的事。
App 中可以显示当前连接的两台设备名称,但不能手动取消其中一个的配对。不得不提的是,双设备连接的逻辑非常感人,它不同于暂停原先设备播放、切换到另一台设备的逻辑,也不是切换设备但却不主动暂停原设备(但声音是新设备的),而是在有声音输入时,直接忽略另一台设备的声音。比如在电脑上看片,耳机输出电脑的声音;此时手机来了个电话,耳机仍然播放电脑的声音,手机却以为自己连着耳机所以不响铃,于是手机铃声就这么完全被忽略掉了。
切换模式的人声提示音竟然有好几种可选,可惜我并不想要人声,只想要简单的提示音,如果这样能把切换模式连带播提示音的用时降下来,那便是极好的了。
佩戴与操控
个人认为在柄式 TWS 中这个算比较大的,因为它戴不牢。虽然比不上豆式的索尼 WF-1000XM3 或者红米 AirDots 3 (无 Pro)那么大,但相比贴合耳廓非常牢靠的小米 Buds 3 Pro、OPPO Enco X3 和小米 Buds 5 Pro——没错,虽然它听感和降噪都不行,但它佩戴特别特别舒服——还是差了不少。好在入耳的部分固定非常牢靠,单耳重量也不过分,所以其实不用担心掉落。
掉不下来归掉不下来,有时候还是觉得它会掉,于是会时不时用手扶一下。这就引入了另一个问题,它的便捷操控是通过按压滑动(或者说触摸)耳机柄上方的一块区域实现的。因为区域本身不小,所以还是有一定可能会误触单击。就这一点上,我认为不如捏耳机柄。
质感非常一般,纯纯的大塑料感,甚至没有磨砂或者别的什么涂层。好在做工处于不错的水平,接缝等处理得十分顺滑。
续航与充电
续航可以信赖,充电盒充电速度高达约 5W,基本构不成瓶颈。原价 300 多块钱的耳机确实不适合要求无线充电。
总结
中端降噪神塞,确实担当得起救世主的地位,但除了降噪以外的功能,顶多符合价位罢了。很适合大部分只需要听个响、经常遇到嘈杂环境,但从不正经欣赏音乐的人。